一、中原經濟區的發展機遇與人才瓶頸
在人才培養方面,近年來河南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特別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,為河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。這方面的成績主要有:一是高等教育規模實現了大幅跨越;二是“高層次突破”戰略工程成效顯著;三是高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;四是高等學校辦學資源大幅度增加;五是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;六是教育經費的投入逐年增長;七是教學質量監控漸成體系。
在看到成績和優勢的同時,也要看到,中原經濟區發展面臨著一些瓶頸和制約。如,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,中原經濟區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,人的觀念意識也比較保守落后,特別是創新能力不足,更是制約經濟區大發展的瓶頸。創新能力不足與該區的人才結構和利用現狀有關,即創新型人才的缺乏,這說明,河南省的高等教育發展也存在不足。
二、加快新型人才建設,助力中原經濟區發展
。ㄒ唬┙梃b鄭州“引博”經驗
自2001年鄭州“引博”計劃實施以來,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進為重點,河南省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》的實施意見、河南省《“十一五”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》等一系列文件,形成了人才培養、引進、使用、激勵的框架體系。“十一五”以來,我省獲得國家科技獎勵達74項,2009年一年全省專利申請量就接近2萬件,帶動了我省戰略支撐產業加快升級、新興產業快速成長、基礎產業迅速發展。以鄭州市為例,截至2009年底,鄭州市共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294人,其中國家“千人計劃”3人(創新人才1人、創業人才2人),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;累計創辦高新技術企業150余家,為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。以上成果表明,人才引進對于河南的發展將是一個長期而穩定的舉措。當然,對于引進人才的辦法,我們也要擴大引進渠道,完善引進辦法。除了建立外地專家人才信息庫來收集人才信息資源以及實行“政府引進”、“企業引進”、“項目引進”的招才引智辦法外,還要依照國際慣例積極建立高度開放、透明、競爭的人才市場,引進或利用“獵頭公司”等市場主體,形成符合世界潮流的人才選拔和引進機制?梢圆扇≈苯右泼、項目合作、相互交流、聯合辦學、短期服務等多種方式,進一步加大引進海外、省外科技人才和智力的力度,積極做好聘請海外專家來豫服務的工作。
(二)培養本土人才
從外部引進人才來服務我省只是短期內的權宜之計,是為加快我省發展的臨時舉措。從長遠看,要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,就必須在培養本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,變人口大省為人才大省。在這方面,河南高校尤其責任重大。
針對我省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,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我省的高等教育。
第一,質量與規模并重,進一步優化高等學校層次結構;
第二,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齊抓,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;
第三,走產、學、研一體化道路;
第四,發展同其他地區合作培養人才模式。
。ㄈ┖侠砼渲煤褪褂萌瞬
第一,全社會要形成重視人才、鼓勵創新的風氣,為創新型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。人才不是社會的孤立物,而是社會的一員。全社會應當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,包括工作環境、生活環境、文化氛圍等等,使人才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。必須承認,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對優秀人才成長不利的方面,如“槍打出頭鳥”這樣的“訓誡”在今天仍然能找到影子,特別是在傳統文化保留較多的河南省。大凡創新型人才,其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必有異于常人之處,而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往往體現在這里。對此,我們應當優容而不是摧折他們。我們必須對現有的管理體制做必要的改革,改變不利于人才成長的“路徑依賴”,變“行高于人,眾必非之”為“行高于人,眾欲效之”。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,鼓勵人才從事創新性的研究,對于創新研究的成果要予以重獎,從而帶動全省上下的創新風潮。
第二,對于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,要將他們放置在適當的位置,以利于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。人才,哪怕是高端人才,并不是萬能的,使用不當,實際上也是不利于人才成長的。有的人才是自己研究領域的權威,但未必有行政管理之才,將其放到管理崗上,未必能發揮他們的最大作用。當然,對于既有專業知識又懂管理人才,當然可以越級任用?傊,對于高端人才的使用,須變“加官晉爵”為適當配置,將人才放置在最適合他們、最能發揮他們作用的位置上。 |